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(SCFI)下跌
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最新发布的数据,截至7月25日,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(SCFI)已连续7周下跌,最新指数为1592.59点。其中,欧美远洋主力航线表现分化——欧洲线逆势微涨,上涨0.5%,成为少数亮点;美线全面回落,美西下跌3.5%,美东跌幅扩大至6.5%;地中海航线亦下跌4.4%。可以看出,旺季市场并未如往年那样热情高涨,货量增长乏力叠加前期涨幅透支,导致现阶段“旺季不旺”的局面初现端倪。
船司附加费密集上调,8月运价将变
尽管运价走低,船公司却已在提前布局8月市场,通过调高旺季附加费(PSS)、一般费率上涨(GRI)等方式维持运价稳定甚至反弹的可能。其中,马士基近期密集宣布多条航线的PSS征收计划,涵盖从远东出发至南美、非洲、大洋洲、印度次大陆、地中海、北欧等多个区域。
赫伯罗特也宣布将自8月1日起,对远东至南美西、墨西哥、中美洲等地的GRI每箱上涨1000美元。
关税窗口期即将到来据央视消息,7月27日,美国商务部长表示将不再延长关税豁免期,8月1日将重新加征部分进口关税。这一“窗口期”结束,势必会扰动全球贸易市场,影响全球航运和供应链。特别对于依赖美国市场的出口商而言,可能面临运输成本上升、报关效率下降等多重连锁反应。
欧洲港口继续承压同时,据外媒报道,港口环节的紧张状况也在继续发酵。德迅集团在其最新全球市场动态中指出:“欧洲港口拥堵持续加剧,德国、荷兰、比利时、英国和法国的港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堆场和人力瓶颈。”在这种背景下,供应链与物流效率的不确定性将会增加。运价指数连跌、上涨的附加费、复杂的港口环境……
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,2025年的海运市场,不稳定性仍处于高位。对于跨境卖家而言,灵活调整策略、实时关注舱位与政策变化、提前规划出口节奏,才能真正穿越周期,抓住先机。(文章来源:甲必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