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ul 13 , 2021
Jul 12 , 2021
Jul 12 , 2021
Jul 08 , 2021
一、干散货船运力情况
截至2023年6月30日,沿海省际运输干散货船(万吨以上,不含重大件船、多用途船等普通货船,下同)共计2511艘、8278.6万载重吨(部分船舶经检验后变更了载重吨,总计核减0.5万载重吨),较2022年底增加84艘、296.2万载重吨,吨位增幅3.7%。2023年上半年新增运力152艘、446.1万载重吨;企业进行运力调整,共有68艘、149.4万载重吨船舶运力退出市场,其中强制报废船舶1艘、4.4万载重吨。
沿海省际运输干散货船平均船龄10.6年,较2022年底没有变化。其中,老旧船舶(船龄18年以上)和特检船舶(船龄28年以上)分别有268艘、35艘,占总艘数的10.7%和1.4%。较2022年底,老旧船舶和特检船舶艘数占比分别增长了0.3%、0.5%。
二、集装箱船运力情况
截至2023年6月30日,沿海省际运输集装箱船(700TEU以上,不含多用途船,下同)共计375艘、箱位数89.8万TEU,较2022年底增加25艘、载箱量增加6.8万TEU,载箱量增幅8.2%。2023年上半年新增运力31艘、8.0万TEU;没有强制报废船舶;共有6艘(箱位数1.2万TEU)集装箱船提前退出市场。
沿海省际运输集装箱船平均船龄8.9年,较2022年底减少了0.4年。其中,老旧船舶(船龄20年以上)和特检船舶(船龄29年以上)分别有35艘、3艘,占总艘数的9.3%和0.8%。较2022年底,老旧船舶艘数占比增长了0.2%,特检船舶数量与2022年底相同,艘数占比降低了0.1%。
三、液货危险品船运力情况
(一)油船。
截至2023年6月30日,沿海省际油船(含原油船、成品油船,不含油品、化学品两用船)共计1185艘、1167.6万载重吨(部分船舶经检验后变更了载重吨,总计核减0.1万载重吨),较2022年底减少9艘,但吨位增加了25.4万载重吨,吨位增幅2.2%。2023年上半年新增运力36艘、38.7万载重吨;共有45艘、13.2万载重吨船舶提前退出市场。
沿海省际油船平均船龄11.1年,较2022年底增长了0.1年。其中,老旧船舶(船龄12年以上)和达到特检船龄的船舶(船龄26年以上)分别有527艘、3艘,占总艘数的44.5%和0.3%。老旧船舶数量较2022年底增加了24艘,环比增长4.8%,特检船舶数量较2022年底增加了1艘,环比增长50%。
(二)化学品船。
截至2023年6月30日,沿海省际化学品船(含油品、化学品两用船,下同)共计284艘、143.4万载重吨,较2022年底减少了3艘、但吨位增加了3.5万载重吨,吨位增幅2.5%。2023年上半年新增运力12艘、7.0万载重吨,共有15艘、3.5万载重吨船舶提前退出市场。
沿海省际运输化学品船平均船龄10.7年,较2022年底减少了0.1年。其中,老旧船舶(船龄12年以上)和达到特检船龄的船舶(船龄26年以上)分别有136艘、1艘,占总艘数的47.9%和0.4%。老旧船舶数量较2022年底增加了1艘,环比增长0.7%,特检船舶数量较2022年底相同。
(三)液化气船。
截至2023年6月30日,沿海省际液化气船共计81艘、29.1万载重吨,较2022年底艘数增加1艘、0.3万载重吨,吨位增幅1.0%。2023年上半年新增运力1艘、0.3万载重吨,没有强制报废船舶和提前退出市场船舶。
沿海省际液化气船平均船龄13.5年,较2022年底增加了0.4年。其中,老旧船(船龄12年以上)和达到特检船龄的船舶(船龄26年以上)分别有42艘、5艘,占总艘数的51.9%和6.2%。老旧船舶较2022年底增加了3艘,环比增长7.7%,特检船舶数量与2022年底相同。(来源:中国物流与采购网)
商务部、海关总署7月3日发布关于对镓、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。满足相关特性的物项,未经许可,不得出口。自2023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
据海关统计,今年前5个月,我国进出口总值16.77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(下同)增长4.7%。其中,出口9.62万亿元,增长8.1%;进口7.15万亿元,增长0.5%;贸易顺差2.47万亿元,扩大38%。按美元计价,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.44万亿美元,下降2.8%。其中,出口1.4万亿美元,增长0.3%;进口1.04万亿美元,下降6.7%;贸易顺差3594.8亿美元,扩大27.8%。
今年5月份,我国进出口3.45万亿元,增长0.5%。其中,出口1.95万亿元,下降0.8%;进口1.5万亿元,增长2.3%;贸易顺差4523.3亿元,收窄9.7%。按美元计价,今年5月份我国进出口5011.9亿美元,下降6.2%。其中,出口2835亿美元,下降7.5%;进口2176.9亿美元,下降4.5%;贸易顺差658.1亿美元,收窄16.1%。
今年前5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主要特点:
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。前5个月,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1万亿元,增长7%,占我外贸总值的65.6%,比去年同期提升1.4个百分点。其中,出口6.28万亿元,增长10.4%;进口4.72万亿元,增长2.9%。同期,加工贸易进出口2.99万亿元,下降9.3%,占17.8%。其中,出口1.96万亿元,下降5.1%;进口1.03万亿元,下降16.2%。此外,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2.14万亿元,增长12.4%。其中,出口8418.3亿元,增长21.3%;进口1.3万亿元,增长7.3%。
对东盟、欧盟进出口增长,对美国、日本下降。前5个月,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,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2.59万亿元,增长9.9%,占我外贸总值的15.4%。其中,对东盟出口1.56万亿元,增长16.4%;自东盟进口1.03万亿元,增长1.4%;对东盟贸易顺差5238.6亿元,扩大64.3%。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,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2.28万亿元,增长3.6%,占13.6%。其中,对欧盟出口1.48万亿元,增长2.4%;自欧盟进口8000.4亿元,增长5.8%;对欧盟贸易顺差6790.9亿元,收窄1.3%。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,我与美国贸易总值为1.89万亿元,下降5.5%,占11.3%。其中,对美国出口1.38万亿元,下降8.5%;自美国进口5082.9亿元,增长3.9%;对美贸易顺差8705.7亿元,收窄14.5%。日本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,我与日本贸易总值为9026.6亿元,下降3.5%,占5.4%。其中,对日本出口4612.7亿元,增长5.4%;自日本进口4413.9亿元,下降11.3%;对日贸易顺差198.8亿元,去年同期为贸易逆差599亿元。同期,我国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5.78万亿元,增长13.2%。其中,出口3.44万亿元,增长21.6%;进口2.34万亿元,增长2.7%。
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超五成。前5个月,民营企业进出口8.86万亿元,增长13.1%,占我外贸总值的52.8%,比去年同期提升3.9个百分点。其中,出口6.09万亿元,增长16.2%,占出口总值的63.3%;进口2.77万亿元,增长6.8%,占进口总值的38.8%。国有企业进出口2.76万亿元,增长4.7%,占我外贸总值的16.4%。其中,出口7604.5亿元,增长8.8%;进口2万亿元,增长3.2%。同期,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5.1万亿元,下降7.6%,占我外贸总值的30.4%。其中,出口2.75万亿元,下降6.8%;进口2.35万亿元,下降8.5%。
机电产品、劳密产品出口均增长。前5个月,我国出口机电产品5.57万亿元,增长9.5%,占出口总值的57.9%。其中,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5091.5亿元,下降18.1%;手机3397.7亿元,下降6.4%;汽车2667.8亿元,增长124.1%。同期,出口劳密产品1.65万亿元,增长5.4%,占17.2%。其中,服装及衣着附件4218.9亿元,增长6.6%;纺织品3904.8亿元,下降2.4%;塑料制品2940.2亿元,增长9%。
铁矿砂、原油、煤进口量增价跌,天然气、大豆进口量价齐升。前5个月,我国进口铁矿砂4.81亿吨,增加7.7%,进口均价(下同)每吨791.5元,下跌4.5%;原油2.3亿吨,增加6.2%,每吨4029.1元,下跌11.3%;煤1.82亿吨,增加89.6%,每吨877元,下跌14.9%;成品油1800.3万吨,增加78.8%,每吨4068.8元,下跌21.1%。同期,进口天然气4629.1万吨,增加3.3%,每吨4003.2元,上涨4.8%;大豆4230.6万吨,增加11.2%,每吨4469.2元,上涨9.7%。此外,进口初级形状的塑料1182.7万吨,减少6.8%,每吨1.09万元,下跌11.8%;未锻轧铜及铜材213.9万吨,减少11%,每吨6.1万元,下跌5.7%。同期,进口机电产品2.43万亿元,下降13%。其中,集成电路1864.8亿个,减少19.6%,价值9050.1亿元,下降18.4%;汽车28.4万辆,减少26.9%,价值1238.2亿元,下降21.7%。